河北遵化市依水嘉和府项目历经多次复工停建,或再生变数。
2月21日,遵化市依水嘉和府举行开复工仪式。时隔两周后,再次停工,引发当地民众哗然。
公开信息显示,依水嘉和府项目地块位于遵化市文礼东街南、沙河北路西,由北京东方依水源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水源公司”)通过出让竞得,土地面积40余亩,计划用于商业与住宅开发,规划建设6栋小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69735.05平方米。当地拆迁民众认为该地块属于遵化市较大规模的镇海东街旧城改造一部分。
项目早前的一次开工应追溯至2022年4月中旬,不久后停滞。此次短暂复工过后,再次停滞,让项目前景徒增变数。
2025年3月11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遵化市依水嘉和府现场走访时了解到,施工入口已是大门紧闭,现场留守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属政策性停工,再过几天将恢复施工。
“此次停工却事出有因。”一位接近依水源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停工,是因遵化市浩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友公司”)与依水源公司就开发地块权属争议所致。浩友公司方面认为,依水嘉和府地块,原本属于浩友公司负责镇海东街旧城改造项目范围内,由浩友公司负责拆迁安置,但依水源公司又是通过招拍挂打破了该默契。
针对上述说法,记者先后致电依水源公司和浩友公司进行核实,但均被两家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以不清楚、不了解情况为由婉拒。记者随后以短信形式向依水源公司主要负责人发送采访信息,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土地开发权属之争:两房企的矛盾焦点
据浩友公司网站消息,镇海东街旧城改造项目始于2007年,当时被列为遵化市政府重点城市建设工程,主要涉及遵化镇东关村、东坝村,以及东环社区、镇海社区的1380户改造拆迁任务,实际改造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
镇海东街旧城改造项目又称镇海东街拓宽和两侧旧危房改造工程。2008年5月15日,遵化市政府拆迁办公室为浩友公司发放拆迁许可证,对东起东坝大桥西端,西至东关口进行镇海东街拓宽;对东起东沙河西侧滨河路,西至东一环路,南起建华街,北至海星大街进行旧危房改造,拆迁期限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
后经遵化市政府调整,拆迁人变更为遵化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遵化市城投公司”),但实际操盘者仍为浩友公司。目前整个改造范围内,已由浩友公司开发建成“红凤名邸”“金凤华府”等住宅项目。
前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2022年,围绕依水嘉和府项目地块是否在镇海东街旧城改造规划范围内等问题,遵化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决定,由遵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下简称“遵化市资规局”)、遵化镇政府等单位,负责全面开展调查核实,妥善快速推进解决。但之后再无下文。
“鉴于项目开发问题历时较长,影响较大,依水源公司与浩友公司之间存在分歧,对其依水嘉和府地块调查核实工作推进缓慢,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遵化市遵化镇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上述两家房企由此产生的争议至今未平。
镇海东街旧城改造的遗留问题远不止于此。
遵化镇东坝村村民于志建向记者表示,自签订《镇海东街拓宽及两侧旧危房改造工程住宅房屋产权置换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以来,村民们原有老旧住房拆迁中,已按照“占一补一”原则,将合法宅院内土地面积置换成同等建筑面积的住宅楼房。但承诺给村民以名下未建房空的宅基地(指标)可置换的房房,至今未能兑现。
于志建告诉记者,《协议》签订前,东坝村部分村民已获得由东坝村委会,原遵化市国土资源局共同核准的村民建房占地申请表(又称宅基地批文),多数农户获批宅基地面积为0.25亩。
为消除村民顾虑,遵化市人民政府拆迁办公室(以下简称“遵化市拆迁办”)及村委会人员,深入东坝村逐户走访并表示,只要签了《协议》,原有老房子和新宅基地批文就一定会按政策分房。“按照政府方面作出的‘宅基地分房’承诺,以批准面积为0.25亩的宅基地为例,同样可置换到建筑面积166余平方米住宅楼。”于志建说。
自2010年10月中旬始,村民们陆续与遵化市城投公司签订《协议》。距今已过去14余年时间,东坝村“宅基地分房”前景依然扑朔迷离。
东坝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村持有宅基地批文的村民多达100余户,只因浩友公司质疑该批宅基地批文中有弄虚作假者,阻挠宅基地分房协议执行。
2022年9月16日,遵化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就镇海东街旧城改造项目内假宅基地批文问题,要求市房屋征收办结合公安局、遵化镇,拿出处理意见。“在部分村民看来,因遵化市拆迁办与浩友公司相互推诿,至今分房无果。”于志建向记者补充道。
闲置地块争议:公共绿地变住宅用地?
尚未走出停建风波的依水源公司,旗下一宗长期闲置地块也引发争议不断。
家住依水嘉和府附近小区居民陈亮向记者表示,依水嘉和府项目北侧,仅有一路之隔的公共绿地也被政府挂牌出让。陈亮告诉记者,该地块占地面积123.84亩,于2008年成功出让,竞得者为依水源公司。
据受访民众介绍,该地块原本为东坝村农耕地,后被当地政府以修建绿地公园为名征收,最终出让给依水源公司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然而该地块出让后一直处于圈而未建的闲置撂荒状态。
依据《土地管理法》及《闲置土地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
记者从多渠道了解到,2008年4月8日,遵化市政府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与依水源公司签订了《遵化市东沙河市区河段西岸200亩土地开发项目合作协议》,明确将该宗地出让给依水源公司,并由该公司进行开发建设。
2008年5月21日,经遵化市政府批准,原遵化市国土资源局挂牌出让,依水源公司以14423.95万元报价获得该213.41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用途为商业和住宅用地。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原遵化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依水源公司分期缴纳的土地价款的比例,分为四次分割发放了国有土地使用证。
遵化市当地一位房地产行业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依水源公司取得的213.41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中只有71.94亩土地用途符合《遵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为商业、住宅用地,其余141.47亩规划用途为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但根据遵化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以及时任遵化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建议,同意将该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先行出让,再进行规划调整。但时至今日,尚未将出让宗地用途调整为商业、住宅开发用地。
“土地先供后调”涉嫌诸多违规违法。行业消息人士表示,依水源公司拿地过程中,仅在土地出让、出让金缴纳、土地证办理等环节,遵化市政府相关部门存在定向招拍挂、批准缓交土地出让收入及分割登记发证等违规行为。
记者就上述质疑向遵化市自规局方面求证,但并未收到对方回应。
河道治理谜团:重复投资为哪般?
土地违规出让,在遵化市政府有关文件中早有端倪。
遵化市政府办公室于2016年1月8日印发的文件(遵政呈[2016]1号)显示,为实现城市扩容提质,遵化市启动东沙河生态防洪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当时遵化市财政资金紧张。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遵化市政府在部分土地实际用途不符合规划用途,并且规划部门未出具规划条件情况下,批准原遵化市国土资源局将213.41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按照商业、住宅用途进行出让变现,用于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记者注意到,遵化市城东沙河生态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即为遵化市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以下简称“遵化市沙河治理PPP项目”),该项目动工时间与上述土地出让时间节点有出入。
据媒体报道称,遵化市沙河治理PPP项目是遵化市政府采用PPP模式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的重点项目。2016年11月成功列入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2017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主要实施全长75千米的截污治污管网、66千米的巡河路、130千米河道清淤防护、90万平米的生态建设和70万平米的景观提升工程。
这意味着,遵化市沙河治理PPP项目起步建设,相较“213.41亩”土地出让时间,晚了近9年。
不仅如此,遵化市沙河治理PPP项目总投资 15.5 亿元,建设期间资金均来源于社会资本方。当地政府部门只需在项目正式运营后再向项目公司支付服务费。
不过这一期间,遵化市沙河治理PPP项目公司切实感受到了资金压力。
2024年6月24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遵化市沙河北岸向西,有西留村村民长期用沙土封堵道口现象。
2024年6月28日,遵化市水利局于回复表示,经核实,封堵路为遵化市沙河治理PPP项目巡河路工程,由于建设方唐山信开水务环境有限公司融资问题,导致工程进展缓慢。下步,将督促该公司抓紧融资,尽快支付工程进度款,确保巡河路工程早日完工验收,达到通车条件,方便居民出行。
前述“PPP合作协议”还显示,遵化市沙河治理PPP项目建设范围还括沙河干流和其支流北岭河、魏进河,以及沿河村庄、水源地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其中,魏进河治理范围为邦宽线下游至沙河汇入口,长度约为9.5千米。
蹊跷的是,魏进河治理再次被纳入2025年遵化市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工程。据遵化市政府发布的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显示,投资1.6亿元,启动魏进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对12千米河道实施清淤疏浚、扩挖河槽、岸坡防护等作业。
记者另据多方信息源证实,早在2005年年底,遵化市将东沙河综合治理工程列入城市建设“一号”工程,并由遵化市城投公司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累计申请贷款4.8亿元,用于东沙河治理等项目的资金保障。
2005年至今,20年间,遵化市缘何两次耗费巨资实施沙河治理工程?对此,记者试图联系遵化市水利局采访,被婉拒。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于志建、陈亮均为化名。)